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风廉政

景区廉洁小故事第二期
打印 分享到 :
  文章来源:         2020-02-10 浏览量统计:

东坡楼《初发嘉州》和《送张嘉州》

在东坡楼文化墙的显著位置,刊刻了一幅“嘉州诗意图”浮雕,长约3米,高约4.5米,生动地刻画了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离开嘉州时,意气风发创作诗文的潇洒形象。图中父子三人屹立滔滔江边,隔岸就是雄伟的乐山大佛,各自撰写的《初发嘉州》跃然纸上。

图片1

它是根据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10月)三苏父子离家赴京,途经嘉州(乐山古称嘉州)的故事所做。在此的两年前(即嘉祐二年),三苏父子第一次赴京就名动京师,两兄弟同登进士,父亲苏洵也受到士大夫们的青睐,正要大展身手,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程氏病故的噩耗,父子三人随即回乡奔丧,守丧期满,苏洵又带领两个儿子及家眷由水路从眉山来到嘉州,沿江东出,再次准备赴京任职。

在嘉州,他们畅游了龙泓口、凌云寺等名胜,离开时苏洵提议以《初发嘉州》为题,各自作诗一首。

苏洵写道:《初发嘉州》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

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苏轼写道:《初发嘉州》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苏辙写道:《初发嘉州》

放舟沫江滨,往意念荆楚。

击鼓树两旗,势如远征戍。

纷纷上船人,橹急不容语。

余生虽江阳,未省至嘉树。

巉巉九顶峰,可爱不可住。

飞舟过山足,佛脚见江浒。

舟人尽敛容,竞欲揖其拇。

俄顷已不见,乌牛在中渚。

移舟近山阴,壁峭上无路。

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

区区辨虫鱼,尔雅细分缕。

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

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览物悲古人,嗟此空自苦。

余今方南行,朝夕事鸣橹。

至楚不复留,上马千里去。

谁能居深山,永与禽兽伍。

此事谁是非,行行重回顾。

父子三人分别以《初发嘉州》为题做诗,描述了大佛脚下千航万舸的繁荣景象。在诗中,苏洵提到“心期京国十年还,乌牛山下水如箭”,他给自己设定的未来是想到汴京闯荡十年就告老还乡;苏轼则写到“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描写了佛脚下的壮观,抒发了雄心勃勃之意;苏辙写到,“谁能居深山,永与禽兽伍”表达了男子汉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此外,父子三人诗中提到的佛脚,九顶峰,尔雅台等,为嘉州这座文化名城留下了生动的名片。

在东坡楼后墙上,还刊刻有一处展陈景观,是集苏轼字体的《送张嘉州》,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送张嘉州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

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谪仙此语解道,请君看月时登楼。

谈笑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

归来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这首诗是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所作的,开篇将李白《与韩荆州书》中“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改为“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表现了东坡先生不屑结交权贵,淡泊仕途的豪迈情怀,只希望回家乡任嘉州太守,闲暇时能再游凌云山,龙泓口,赏峨眉山月,饮东岩酒。这首诗是与即将赴任嘉州太守的旧友张伯温共勉,感慨归来任太守还能受一大钱,但却不能“违黄发叟”,要不负薪酬,不负岁月,更不负老百姓。

这一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下一期,我们将讲述乐山大佛景区东坡楼的另外两处景观---清音亭和洗墨池,请朋友们继续关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服务导向

服务导向

咨询热线

  • 旅游咨询:0833-6116666
  • 旅游投诉:0833-611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