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风廉政

景区廉洁小故事第八期
打印 分享到 :
  文章来源:         2020-05-15 浏览量统计:

沫若堂

上期听了三龟九顶城和乐山人民抗击蒙古军的故事以后,这一期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乐山大佛景区又一处景观--沫若堂

沫若堂位于大佛景区凌云山灵宝塔西侧,占地约1000多平米,是1992年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而建。郭沫若,乐山沙湾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集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取名沫若源于乐山两条古河沫水(今大渡河)和若水(今青衣江),体现了郭沫若热爱家乡情怀。

沫若堂建筑群,由鼎堂碑林、陈列馆、观景平台、郭沫若雕塑四部分组成,巧妙地融合中日元素风格,青砖灰瓦,整个院落朴素雅致,静谧整洁。在乐山大佛景区,有两位旷世奇才的专门纪念堂(纪念馆),一是千年的苏东坡,二是百年的郭沫若。

沫若堂有两幅著名的对联。一是鼎堂碑林中郭沫若自题自撰的对联: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寓意公正才能了解事情真相,偏私则易糊涂,智者乐于水,仁者乐于山,个人喜好见解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律,郭老把家乡的名字写进对联很是切合。二是鼎堂碑林正对的沫若堂门坊上由现代作家马识途亲撰并书写的楹联上联:峨眉钟灵,大渡惊魂,中华唯怀,黎庶系心,笔摇落山河,真是文豪本色。下联:女神惊世,屈原壮魂,雷电为颂,洪波度曲,诗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风流。楹联引用《女神》、《屈原》、《雷雨》《洪波曲》四部著作名,高度概括了郭沫若奋斗的一生。

走进沫若纪念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少年郭沫若画像,14岁的郭沫若眉目清秀,双眼坚定,既青涩又不失任性。200平米的室内,用嘉州画派创始人李琼久创作的一幅嘉州山水为背景,分两个阶段展现了郭沫若青少年时代在乐山求学和1939年重返乐山两个时期的图片和故事。

馆内展呈郭沫若生活照片50余幅。有1892年郭沫若诞生时沙湾旧居照片,自家私塾“绥山山馆”照片,他的父母、兄弟和第一任妻子的照片,还有他就读小学、中学的照片,以及1939年回乡祭扫母墓场景照片,还有西迁乐山的武汉大学、乐山公园、乐山女子中学,峨眉县城等4个场合郭沫若抗日演讲的珍贵照片。

馆内展呈物件40余件。有郭沫若就读嘉定高等小学的作业本和嘉定府中学堂的成绩单,泛黄的作业本涵盖语文、地理、历史、英语、绘画等科目,少年郭沫若文笔工整,好学上进,思想解放。郭沫若自小受到母亲和塾老师沈焕章先生的良好启蒙教育,又师从乐山著名经学家廖平的弟子帅平均先生,8岁就系统攻读了《四书》《五经》,11岁就曾有过“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等佳句,14岁参加嘉定高等学堂小学考试,在200多名参考者中以第11名的成绩被录取,可见其自小聪明过人,勤勉好学,天赋极高。

(郭沫若作业本)

(郭沫若作业本)

有一幅郭沫若亲笔的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书法仿制件,原件藏于乐山大佛博物馆,为国家珍贵一级文物,长2.35米,1.36米,这是1965年时任乐山文化馆馆长黄高彬第一次拜访郭沫若先生,已是耄耋之年的郭老见到家乡人来,立即将这幅已裱好准备送给日本议会代表团的《七律·登庐山》交给馆长作为赠送给家乡的礼物。自此,郭老与家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馆内展呈的40余件物件均是郭老授意亲自捐赠的。

(《七律·登庐山》

纪念堂还展呈了郭沫若与家人及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信件10余封。1913年,郭沫若日本求学时,在信中写道“不久行将除夕矣,预想家中团圆之乐,恨不如鹤之有翼而高飞,一飞飞到吾父母前也”,倾诉在异国他乡对父母的思念。1939年,郭沫若离家乡时,与弟弟郭开运相互勉励,写《别季弟》信。1944年,毛泽东亲自给郭沫若写信,此信全文刻于鼎堂碑林

这封信的背景是同年郭沫若在重庆写下《甲申三百年祭》,讲述了以史为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败的过程和原因。文章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并把它作为延安整风的重要内容,通过整风,极大地整饬了队伍取得了革命胜利这封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沫若兄:

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十分不敢当;但当努力学习,以副故人期望。武昌分手后,成天在工作堆里,没有读书钻研机会,故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最近看了《反正前后》,和我那时在湖南经历的,几乎一模一样,不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样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此次抗日战争,应该是成熟了的罢,国际条件是很好的,国内靠我们努力。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恩来同志到后,此间近情当已获悉,

兹不一一。我们大家都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

谨祝健康、愉快与精神焕发!

毛泽东

1944年11月11日于延安

走出沫若堂,后院屹立着一尊高约3米的郭沫若铜像,由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亲自雕刻创作。铜像取材于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演讲时的照片郭沫若身着中山装,正高举右手动情地演讲,他神情肃穆透露着忧思,旁边还挺立着一支高约6.5米的花岗石巨笔,巨笔直指蓝天,笔杆上镌刻着郭沫若著名作品女神屈原凤凰涅槃图案。一代文豪郭沫若,与大佛建造者为伴,与苏东坡为友,是乐山儿女的杰出代表,他矗立于凌云之巅,深情地凝望着三江和嘉州城,激励着乐山儿女坚定前行。

这一期的讲解到此结束,下一期,我们讲解的内容是大佛景区又一处景观----尔雅台及复书院的故事,请朋友们继续关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服务导向

服务导向

咨询热线

  • 旅游咨询:0833-6116666
  • 旅游投诉:0833-6116666